首页 科技 正文

互联网产品市场专家李丽娜做客南京大学:解析文化拓扑重构下游戏本地化营销新逻辑

2025-10-17 10:44   来源: 前沿科技网

(文/张思远)昨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数字传媒前沿”系列讲座在线上如期开播。互联网产品市场专家李丽娜女士受邀主讲,以其最新撰写的论文《Game Localization Marketing Strategy Model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Topology Reconstruc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Blizzard Game Chineseization Based on 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 Theory》为核心,为全院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线上学术分享。本次讲座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郑丽勇主持,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于思教授、vivo游戏商务高级总监张彩云、腾讯互动娱乐海外发行中心研究员林浩等业界与学界权威人士在线出席,多方聚焦游戏跨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与产业落地,现场氛围热烈。

郑丽勇教授首先代表学院对李丽娜女士的线上莅临表示诚挚欢迎,并高度肯定了她在游戏本地化营销领域的专业成就。他指出,李丽娜女士拥有十余年国际游戏IP本土化实操经验,主导过《英雄联盟》《炉石传说》等知名游戏的中国市场推广项目,其论文创新性地将文化拓扑理论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结合,为破解游戏本地化“水土不服”难题提供了全新研究视角,此次分享必将为师生们带来行业前沿的思考与启发。

李丽娜女士的分享开篇,便聚焦当前全球游戏本地化营销的现状与核心挑战。她提到,随着游戏产业全球化进程加速,2023年全球游戏本地化市场规模已突破80亿美元,但超三成国际游戏IP进入中国市场时,因忽视文化深层逻辑仅做 “表层翻译”,导致用户留存率不足20%。她强调,游戏本地化绝非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要基于文化拓扑重构,实现“文化符号适配、用户心理契合、品牌价值延续”的三重目标,这也是其论文研究的核心出发点。

在解析论文核心理论框架时,李丽娜女士详细阐述了“文化拓扑重构”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的结合应用。她以暴雪游戏中国化为实证案例,逐一拆解不同文化维度下的营销策略设计: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维度,针对中国市场“集体协作”文化倾向,将《魔兽世界》原有的“个人英雄叙事”调整为“公会团队成长线”,并新增“跨服协作副本”;在“权力距离”维度,考虑到中国用户对“清晰指引”的偏好,将《守望先锋》的开放式任务说明,优化为“step-by-step”的层级化引导体系;在“不确定性规避”维度,为缓解用户对版本更新的焦虑,建立“提前30天预告+测试服体验+玩家意见征集”的三重沟通机制。这些具体实践,生动印证了文化拓扑重构在本地化中的落地价值。

谈及营销策略模型的构建与产业应用时,李丽娜女士提出 “四维闭环模型”:第一维度“文化诊断”,通过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量表与本土用户画像调研,量化文化差异点;第二维度“内容重构”,聚焦角色设定、台词翻译、视觉符号(如节日皮肤、场景元素)的本土化改造;第三维度 “渠道适配”,结合抖音、B站等本土平台特性,设计“剧情短视频+主播挑战赛”等传播形式;第四维度“效果验证”,建立“文化适配度评分”与“用户留存率、付费转化率”的关联评估体系。她以暴雪《炉石传说》中国化为例,该模型应用后,游戏本土留存率提升 42%,付费用户占比增长28%,充分证明了模型的实践有效性。同时,她也坦言产业转化中面临的挑战,如跨文化团队协作中的“认知偏差”、小成本游戏的“本地化预算限制”,并分享了“建立文化顾问团”“优先核心内容本地化”等应对策略。

讲座尾声的线上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师生们围绕“小众游戏 IP 如何平衡文化本地化与成本控制”“AI 技术在文化差异分析中的应用潜力”“国产游戏出海时的反向本地化策略”等问题踊跃提问。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于思教授点评时表示,李丽娜女士的研究突破了传统游戏本地化“经验驱动”的局限,以理论建模的方式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框架,对新闻传播领域的跨文化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vivo游戏商务高级总监张彩云则结合实操经验补充,模型中的“渠道适配”模块,为企业解决“本土平台传播水土不服”问题提供了清晰路径。

李丽娜女士对师生们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她鼓励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多关注数字产业的跨文化实践,在理论学习中融入“用户视角”与“行业洞察”。她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文化拓扑理论在游戏本地化中的研究,探索更多适配不同文化圈层的策略,既助力国际游戏IP更好地“走进来”,也推动国产游戏文化“走出去”。此次线上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师生搭建了接触行业前沿的桥梁,也促进了高校学术研究与游戏产业实践的深度对话,为后续产学研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有望推动更多数字文化产业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与落地。


责任编辑:小雯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前沿科技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